總是暈車、暈船、暈機,我到底怎麼了?
每個人都是潛在的動暈症患者。
在遊樂場裡,我們常常會深刻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的人從驚險無比的雲霄飛車上下來依然能談笑風生,而有的人坐個旋轉木馬都會暈頭轉向、跪地不起。
這一虛弱群體,在醫學上叫做動暈症患者。
動暈症源於「運動訊息」的衝突
動暈症,是由於搖擺、顛簸、旋轉等所致的各種不適症狀的統稱,具體可以表現為暈車、暈船、暈機甚至是暈娛樂器械。
出現動暈症主要是由於身體不同部位傳遞給大腦的「運動訊息」有衝突。大腦對人體運動狀態的評估主要是靠前庭系統、體感以及視覺。當人主動運動時,來自三方面的運動訊息通常是一致的,但被動運動時,這三種感知反饋給大腦的訊息就可能出現衝突,從而引發動暈症。
打個比方,當我們坐在封閉的車廂內,視覺和身體上我們是靜止的,而前庭系統的空間感知能力卻告訴大腦,我們在飛速運動。又或者在觀看一個快速移動的物體時,身體和前庭系統顯示我們是靜止的,但視覺上卻又是運動的。在這些類似的情況中,大腦就會陷入困惑,產生動暈症狀。
雖然目前還不完全清楚為什麼這種衝突會造成動暈症,不過醫學界普遍認為,動暈症可能和前庭系統過度敏感有關。前庭系統過度敏感的人,由於空間感知能力更好,所以更加容易患上動暈症。
每個人都是潛在的動暈症患者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暈車的體驗。頭暈、噁心往往只是前奏曲;面色蒼白、冷汗直冒是常見的症狀;嚴重的時候還會嘔吐、暈厥,甚至有可能出現電解質紊亂。
在路況不好,或者頻繁剎車的情況下,暈車病狀會加重。在這種情況下,平常不暈車的人也可能會暈車。其他交通工具造成的動暈症狀,不盡相同。
動暈症的發生率取決於具體情況。有研究分別統計了不同交通方式下動暈症的發病情況,結果發現:
海上的乘客,有29%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暈船症狀,並有7%的人會嘔吐;
飛機上的乘客,有24%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暈機反應;並有0.5%的人會嘔吐;
公共汽車上的乘客,更是有41%的人有暈車反應,並有2%的人會嘔吐。
事實上,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患動暈症的人,另一種是將要患動暈症的人。畢竟只要搖擺、顛簸得夠劇烈,誰都有可能患上動暈症。其中,遺傳因素、性別、年齡等也會影響動暈症的發生,比如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容易患暈車。
不過除了體質問題,動暈症還有其他誘因,比如吃油膩的食物、環境密閉不通風等。
如何防治動暈症
說起動暈症的預防,有各種各樣的土辦法,不過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些比較可靠的方法。
根據動暈症的原理,預防動暈症主要是減輕視覺和感覺上的衝突感,並防止嘔吐。想要減輕視覺和感覺上的衝突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個好座位常常是可行、有效的辦法:
- 坐船的時候,盡量選擇船底層的、靠近船頭或船中央的位子
- 坐飛機的時候,盡量選擇靠機翼前側的位子
- 坐火車的時候,盡量選擇車頭、面向前方並靠近窗戶的位子
- 坐汽車的時候,可以自己開車,或選擇靠前的位置
同時還要注意不要閱讀,也不要一直盯著車外呼嘯而過的各種景物。保持眺望遠方,讓你的大腦少些困惑。
預防嘔吐,有如下辦法:
- 坐車前不吃或少吃油膩或氣味過重的食物
- 不吸煙喝酒
- 條件允許的話,注意通風
如果你是每次坐車必暈的人或者已經被暈車打倒了,還可以使用一些藥物來緩解症狀。症狀非常嚴重的話,還可以尋求醫生的幫助,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膽鹼藥等。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有的暈車藥不可與感冒藥、過敏藥、鼻炎藥、鎮定劑等並用, 或者含有某些易過敏成分;還有的暈車藥有適用人群,所以使用每種藥物的時候應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的使用方法和禁忌。
撰文:AugustP
編輯:黎小球
參考資料:
- Benson, Alan J. (2002). “Motion Sickness”. In Kent B. Pandoff; Robert E. Burr. Medical Aspects of Harsh Environments (PDF). 2. Washington, DC: Borden Institute. pp. 1048–1083. ISBN 978-0-16-051184-4. Retrieved 27 Mar 2017.
- Barnas, Gary P. (24 January 2005). “Motion Sicknes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Healthlink. 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0 June 2008. Retrieved 22 December 2017.
- Lawson, BD (2014). Motion sickness symptomatology and origins. Handbook of Virtual Environments: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s, 531-599.
- Ebenholtz SM, Cohen MM, Linder BJ (November 1994). “The possible role of nystagmus in motion sickness: a hypothesis”. Aviat Space Environ Med. 65 (11): 1032–5.
- Hromatka BS, Tung JY, Kiefer AK, Do CB, Hinds DA, Eriksson N (May 2015). “Genetic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motion sickness point to roles for inner ear development, neurological processes and glucose homeostasis”. Hum. Mol. Genet. 24 (9): 2700–8.
- 彭麗君,余漢華.抗暈動症藥物藥理研究進展[J].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04,02:47-48.
- Mayo Clinic Staff. Motion sickness: First aid[EB/OL]. https://www.mayoclinic.org/first-aid/first-aid-motion-sickness/basics/art-20056697.2017
- Lawther A, Griffin MJ. A survey of the occurrence of motion sickness amongst passengers at sea. Aviat Space Environ Med 1988; 59:399.
- Turner M, Griffin MJ. Motion sickness in public road transport: passenger behavior and susceptibility. Ergonomics 1999; 42:444.
- Turner M, Griffin MJ, Holland I. Airsickness and aircraft motion during short-haul flights. Aviat Space Environ Med 2000; 71:1181.
本文來源於果殼網(微信公眾號:Guokr42),這是一個開放、多元的泛科技主題網站,提供負責任、有智趣的科技主題內容,歡迎關注他們。如需轉載請直接聯繫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