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霹靂(Big Bang)之後約38萬年,隨著宇宙的膨脹,宇宙的溫度降低到足以讓庫倫力束縛質子和電子,形成中性氫原子。在這段時期,恆星和星系尚未誕生,整個宇宙只充滿中性氫原子,被天文學家稱為宇宙的「黑暗時代(Dark Ages)」。然而,現今的宇宙卻處於游離態,這與第一代恆星或星系的形成以及早期的超大質量黑洞有關。從黑暗時代到第一代恆星/星系/黑洞的形成,高能量的游離輻射(如紫外線)使宇宙的中性氫再次游離(將質子和電子分開),光線才開始穿過,這個過程被稱為宇宙的再游離。天文學家花了數十年的時間試圖找出發出足夠強大輻射的來源,逐漸清除覆蓋早期宇宙的中性氫「霧」。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第一代的...
冥王星的天文地位已遭受質疑長達18年,但問題似乎一直懸而未決。我們訪問了正反雙方的專家,來表述各自的觀點。 2006年,世界失去了許多明星──美國演員雪麗.溫特斯(Shelley Winters)、靈魂樂教父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博物學家史蒂夫.歐文(Steve Irwin)──而其中只有一個是真正的「星星」──冥王星(Pluto)。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Clyde Tombaugh)發現冥王星。之後,這顆小小的大理石色天體就被列為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後來又因與米老鼠動畫中的寵物狗「布魯托」(這個角色原本名為羅浮,但在1931年改以冥王星的原文為...
美國太空科技公司(Intuitive Machines)表示,上週在歷史性著陸過程中翻倒的奧德修斯(Odysseus)月球探測器的電池可能只剩下幾個小時就會耗盡。由總部位於休士頓的Intuitive Machines太空科技公司製造的無人駕駛的奧德修斯號完成了50年來美國太空船首次重返月球的任務,也是私人公司首次成功執行月球任務。但當登陸器在月球南極附近著陸時,它的一支腳架卡在月球表面導致它側翻。該任務由美國航太總署(NASA)部分資助,最初預計持續七天左右。 該公司表示,奧德修斯有效地發送了科學數據和影像,直到太陽能板不再暴露在太陽光下,並指出控制人員正在確定登陸器的電池壽命,可能會再...
近40年前的1987年2月,在大麥哲倫星系(一個距離地球約16萬光年的矮星系)中,一顆大質量恆星死亡引發了超新星爆炸,被記錄為超新星1987A(SN 1987A)。其亮度在同年5月達到頂峰,並且肉眼可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天文學家利用從X射線到無線電波的望遠鏡對這個超新星殘骸進行了研究。理論預測這顆恆星的爆炸應該產生出一個中子星或黑洞,但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這顆緻密天體的證據都沒有成功,因為超新星爆炸後形成的塵埃遮蔽了其中心。如今,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的新觀測提供了第一個確定性證據,顯示出可能是中子星的存在。這是迄今為止對檢測到可能是年輕...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