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正從美國懷俄明州科莫崖(Como Bluff)出產恐龍化石的骨屋採石場(Bone Cabin Quarry)挖出長毛象的巨大遺骨。19世紀時,對立的古生物學家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與愛德華.德林克.科普各自在這座蘊藏豐富恐龍化石的山脊上保有持續發掘的遺址。此處也是他們在「化石戰爭」中的眾多戰場之一。PHOTOGRAPH BY UNIVERSAL HISTORY ARCHIVE, GETTY IMAGES
  • 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後排中)與他的1872年發掘團隊合影。馬什曾經發現超過80個新的恐龍物種,他在史稱「化石戰爭」的美洲西部狂熱的化石狩獵探險時期與同時期的古生物學家德華.德林克.科普相互競爭。PHOTOGRAPH BY ALPHA HISTORICA, ALAMY
  • 薄板龍(<i>Elasmosaurus</i>)的骨頭於1867年出土之後被送去給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他將之命名為扁尾薄板龍(<i>Elasmosaurus platyurus</i>),並且錯誤地在重建過程中將顱骨放置於尾骨末端,往後他的競爭對手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對此緊咬不放。PHOTOGRAPH BY DE LUAN, ALAMY
  • 愛德華.德林克.科普於1840年生於富裕的家庭。他並沒有依照雙親的期待成為仕紳地主,而是投身於剛萌芽的古生物學領域,並且他的眾多發現對該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PHOTOGRAPH BY HERITAGE IMAGES, GETTY IMAGES
  • 科普在他卓愈的職業生涯中撰寫過1400篇學術論文,其中部分就在照片中他的辦公室裡。然而,他與奧斯尼爾·馬什的競爭部分導致了他的沒落:歷經多年的相互傷害與公開指控之後,科普最終不得不將他的化石收藏認賠出售。PHOTOGRAPH BY ALPHA HISTORICA, ALAMY
1
  • 工人正從美國懷俄明州科莫崖(Como Bluff)出產恐龍化石的骨屋採石場(Bone Cabin Quarry)挖出長毛象的巨大遺骨。19世紀時,對立的古生物學家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與愛德華.德林克.科普各自在這座蘊藏豐富恐龍化石的山脊上保有持續發掘的遺址。此處也是他們在「化石戰爭」中的眾多戰場之一。PHOTOGRAPH BY UNIVERSAL HISTORY ARCHIVE, GETTY IMAGES

  • 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後排中)與他的1872年發掘團隊合影。馬什曾經發現超過80個新的恐龍物種,他在史稱「化石戰爭」的美洲西部狂熱的化石狩獵探險時期與同時期的古生物學家德華.德林克.科普相互競爭。PHOTOGRAPH BY ALPHA HISTORICA, ALAMY

  • 薄板龍(Elasmosaurus)的骨頭於1867年出土之後被送去給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他將之命名為扁尾薄板龍(Elasmosaurus platyurus),並且錯誤地在重建過程中將顱骨放置於尾骨末端,往後他的競爭對手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對此緊咬不放。PHOTOGRAPH BY DE LUAN, ALAMY

  • 愛德華.德林克.科普於1840年生於富裕的家庭。他並沒有依照雙親的期待成為仕紳地主,而是投身於剛萌芽的古生物學領域,並且他的眾多發現對該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PHOTOGRAPH BY HERITAGE IMAGES, GETTY IMAGES

  • 科普在他卓愈的職業生涯中撰寫過1400篇學術論文,其中部分就在照片中他的辦公室裡。然而,他與奧斯尼爾·馬什的競爭部分導致了他的沒落:歷經多年的相互傷害與公開指控之後,科普最終不得不將他的化石收藏認賠出售。PHOTOGRAPH BY ALPHA HISTORICA, ALAMY

Shar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