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地約120公頃的宜蘭頭城農場,擁有自然溪流和茂密青翠的林相,以及有機種作的稻田、果園和蔬菜園等,農場主人卓陳明當初種植這片山林時,原本單純想「想種菜給自己吃」,隨著農場規模漸漸擴大,成為環境教育的理想處所,其重視自然生態及永續農場的經營特色,被花蓮農改場列為循環農業示範農場之一。(攝影:林韋言)
卓陳明「卓媽媽」經常一大早就會來到農場內的有機菜園關心作物的成長狀況。她有一群得力助手,例如:國外留學回來的林宏達經理為民眾導覽農場生態及帶領環境體驗課程;曾為設計師的莊幼惠教導如何善用廢棄物製成文創品;原本慕名前來農場取經的瑞士廚師David,後來則成為農場內綠色廚房食農大廚,以當季在地食材做出美味料理。他們對於農場所推動的農業循環、食物循環與生態循環三大面相投注相當大的心血。(攝影:林韋言)
卓陳明將果皮殘渣倒入廚餘處理機中。由於遊客在享用農場內種植的蔬果作物食材後,同時也產生許多廚餘或剩食問題,部分廚餘可用於農場禽畜動物飼養之用,其他則是應用花蓮農改場研發的廚餘雙槽處理機將廚餘細碎化、瀝油瀝水、攪拌乾燥,每日可將1.5公斤廚餘製作成約0.5至1公斤無味的粉狀堆肥,將之與有機質肥料混拌後則再度施用於農場的土壤中,提供作物生長的養分,達到循環利用效益。(攝影:林韋言)
永隆畜牧場的「胡蘿蔔豬」頗具特色,受到市場及許多消費者的青睞。農場主人張勝哲善用資訊管理長才及靈活創意,以飼料配方如胡蘿蔔、菇類、地瓜葉、橄欖等飼育,既幫助消化一些生產過盛、或因賣相不好而成廢棄物的農產品不致浪費,所養的豬隻也變得更健康、肉質軟嫩可口、又具營養價值。(攝影:林韋言)
農委會沼氣發電推動計畫辦公室主任李志杰博士站在脫硫設備前面向張勝哲講解脫硫設備的原理及重要性。他說目前沼氣發電相關技術已較成熟穩定,脫硫設備可以避免發電機組容易被硫化氫腐蝕而故障的弊端,在運作及維護上更加令人安心。目前沼氣脫硫設備可以達到365天連續運轉不需停機保養,而且體積及建置成本只有傳統洗滌塔的三分之一,又更省水、省電,對於硫化氫(H₂S)、硫醇類(R-SH)、氨氣(NH₃)、二氧化碳(CO₂)等皆可達到非常穩定的去除率,對於目前沼氣發電的發展有很大助益。(攝影:林韋言)
從高空鳥瞰,永隆畜牧場沼氣發電及廢水池處理設備,一覽無遺。沼氣發電時,會將畜牧糞尿作固液分離及厭氧發酵等處理,厭氧發酵對於有機質去除率可達80%以上,提升排放水質。經過厭氧發酵所產生的沼氣可供發電及牧場供熱設備使用,剩下的沼液與沼渣則可回歸農地成為土地養份。(攝影:林韋言)
Shar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