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 至 2025年7月15日 中午12:00止
徵件截止當日(2025/7/15) 年滿 18 歲者
*每組別限投3張,同張照片不可重複投稿
鏡頭之下,訴說人生故事
記錄風景,見證臺灣之美
風景奇觀,展現和諧共生
手機視界,捕捉生活精彩
仰望星河,探索宇宙奇蹟
以5~10張照片為一件有故事性的作品,每人限投3件。
徵件截止當日(2025/7/15)未滿 18 歲者
*總共最多提交3件作品,其中亦可投件生態環境組
成人組之六大主題為概念,以年輕視角,定格無限可能
國家地理國際攝影師
克里斯提安‧齊格勒Christian Ziegler
國際保育攝影師聯盟的創始成員,作品曾四度獲得世界新聞攝影獎,並在「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獎」及「歐洲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獎」中多次獲獎;更被北美自然攝影協會評選為2017 年度傑出自然攝影師。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總編輯
李永適
資深媒體人與天文攝影推廣者,曾擔任《大地地理》雜誌總編輯以及《華夏地理》雜誌主編。其媒體工作表現備受肯定,曾四度榮獲雜誌報導金鼎獎,並獲頒吳舜文新聞獎及《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等多項殊榮。
攝影藝術家策展人
蔡文祥
曾擔任六年雜誌與報紙媒體記者,從事新聞報導攝影工作,透過鏡頭記錄歷史性的時刻,以探索攝影與視覺藝術邊界而聞名。作品融合文化與人文議題,並以細膩的視覺表達探討社會變遷與人類情感。
環境紀錄片導演
柯金源
專注記錄臺灣環境變遷,創作生涯入圍與獲得國內外超過一百個獎項肯定,第21屆國家文藝獎首位紀錄片工作者得主。紀錄片不僅記錄環境變遷,也反映社會運動與公民參與的重要性,喚起大眾對環境保護的關注。
巴巴克.塔夫雷什Babak Tafreshi
國際知名的天文攝影師也是「夜空下的世界」(TWAN)計畫創辦人。擅長結合地景與星空,透過影像喚起人們對夜空遺產的重視,並推動保護黑夜與減少光害的意識。
香港天文攝影師
不動明王 Vincent Cheng
全職星空攝影師,喜歡拍攝深空星體,作品曾多次亮相於主流媒體,會使用手機、傻瓜機、DSLR 以至專業的天文用冷凍CCD拍攝星空,也擔任攝星班導師,定期舉辦不同地方的攝星旅行團。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副所長
王為豪
專精於多波段觀測,研究星系的形成與演化,特別關注亞毫米波段影像,揭示塵埃遮蔽下的星系活動,與天文攝影中常見的深空影像分析密切相關,在專業天文有所成就,亦是天文攝影的翹楚。
攝影藝術家策展人蔡文祥
這是台灣—Taiwan Way 的時光敘事
2025/5/11 (日) 14:00
瞭解更多
攝影藝術家劉振祥
手機不再只是一個工具,而是成為我們記憶的延伸
2025/6/7(六) 14:00
帶你重新思考手機攝影的意義,從記憶、感知、溝通到創作,探索當影像成為日常,我們如何深刻地看與記錄。手機不只是工具,而是我們的第二雙眼,讓我們一起思考,在快速拍照的年代,影像是否還能留下真實與感動。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總編輯李永適
凝視宇宙—深空天文攝影新手入坑指南
2025/6/14(六) 14:00
你也對浩瀚神秘的宇宙感到好奇嗎?那些埋藏在夜空裡的星系、星雲、星團究竟是怎麼拍出來的?其實,深空攝影可能比你想像的容易許多。
生態紀錄片導演梁皆得
我的拍鳥人生
6/28(六) 14:00
從早期的底片到現在的數位化、器材的進步,需要對物種的多加認識,從「老鷹想飛」到「跨越海洋四部曲」,關注環境讓鳥兒和我們一起生活在這片大地上。
國家地理國際攝影師克里斯提安‧齊格勒Christian Ziegler
叢林精神-環遊世界熱帶森林之旅
9/27 (六)
今年將帶領大家穿越全球熱帶雨林,透過動人影像與真實故事,分享熱帶自然的奇妙與保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攝影工作坊
7/5(六) - 7/7(一)
講師:李永適、劉振祥、陳郁文、胡齊元、邱子杭
攜手世新大學共同合作,舉辦三天兩夜的課程旨在幫助 12-18 歲的國高中生探索並培養攝影興趣,進一步了解攝影學的核心內容。
手機攝影工作坊
5/10(六) 臺北場、5/24(六) 高雄場、6/14(六) 彰化場
講師:陳郁文
攜手vivo舉辦三場手機攝影工作坊 (北中南各一場) ,由國家地理攝影師陳郁文擔任講師,除了室內課程,戶外實拍課程更是能體驗vivo X200 系列手機強大的攝影功能,每場限25位名額,提供手機攝影愛好者學習與實作的機會。